人類對美的追求可謂亙古不絕。翻閱史料,整形美容術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以前。魏晉時期有“唇裂修補術”,唐代有人工酒窩,而南宋時有“義眼術”。而到了今天,中國的PS整容術被網友戲謔為除泰國變性術、韓國整容術、日本化妝術之外的四大亞洲邪術之一,美圖秀秀也被戲稱為天朝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說到最早的PS整容術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PS這一在現代相親行業、交友行業、社交圈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高精尖”技術,很可能發祥于浪漫之都法國,而那時的表現形式為PS換臉術、手動修顏術等等。
路易十四的美腿不是他本人的
娛樂圈有個未解之謎,那就是汪峰老師為什么愛穿皮褲,知乎還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大討論。

圖為愛穿皮褲的汪峰老師
綜合一下,最終大家得出原因大概分為三點:凸顯自己搖滾、顯瘦、以及為了和白巖松進行區分。
除了汪峰老師,我們都知道鄧紫棋也是皮褲的忠實擁躉,但你不知道的是,喜歡穿皮褲的還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圖為《路易十四》肖像畫,1702年,收藏于盧浮宮
這幅十分著名的路易十四肖像畫,出自法國畫家亞森特·里戈之手。畫面中最吸引人的就數路易十四的小紅細高跟和兩條穿著緊身皮褲的美腿了。事實上,西歐男性穿緊身褲的風尚源自于日耳曼人,設計的服裝封閉、窄小,主要是為了適應狩獵生活和抵御寒冷。
路易十四為法國時尚界帶來的不僅于此,為了使自己看起來更高大威武、更具自信和權威,他讓鞋匠為他的鞋子裝上4寸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紅色以顯示其尊貴身份。還有他的“泡面頭”也一時風靡法國。
不過,據歷史記錄,在時尚方面一直走在尖端的路易十四,卻一直受風濕病的折磨,兩條腿發炎腫脹,經常難以支撐自己的身體,顯然他并沒有這樣的兩條美腿。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這條腿到底是誰的?
當時宮廷畫像動輒長達十幾個小時,而且路易十四身著一身負荷過重的國王禮服,金貴的國王自然沒有這個時間和耐心。于是就叫來畫師先完成了臉的部分,剩下的則在隨從中挑出健美、身材比例好的,換上跟他一樣的行頭,讓畫師接著完成畫作。
這可以算是初具雛形的“PS換臉術”了,而且因為油畫創作的擬真性和主觀能動性,幾乎比現代的PS換臉更能以假亂真。
畫面中精致的織物感也是畫家刻意呈現的:路易十四右手支撐在權杖上,皇冠被放置在后面一張矮桌上。而路易十四不想把這些具有權力象征的東西離開他自身,為了處理好構圖,平衡色彩的關系,畫家有意把桌圍與國王的禮服取同一花紋,以利畫面色調的穩定。
由此看來,亞森特·里戈可以說是很懂擺拍了,放在今天,在朋友圈發一條“少女們,約片嗎 ”的消息,應該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圖為畫家高更的照片和畫像對比
印象派畫家高更也是PS修圖技術的代表人物,第一張圖中,照片里原本呆滯的眼神在畫像里居然變得凌厲有神,而第二張裸體照片和畫像的對比差距更明顯,居然本來滿是肥肉的肚子,在畫中不僅完全沒有了,還隱約有了腹肌。
難怪有人看到這些畫后,不由自主就找他去作畫了。因為此時此刻,我也想擁有一副被畫家濾鏡美化后的畫像。
“一鍵拉伸”讓畫更具和諧的美感
PS拯救了社交網絡,給這個世界提供了美,比健身來得快,比化妝來得省,真正實現了胖子能變瘦,矮子能變高,腿長兩米不是夢。就是拉長的時候得注意,別把墻P彎了。不過不用為古代人遺憾,在沒有電腦之前,畫家可以憑借自己的筆進行手動P圖。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畫派宮廷畫師。新古典主義,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視素描和輪廓,容易畫出如同雕塑般的人物。

《大宮女》(The Grand Odalisque)
1814年,收藏于盧浮宮
《大宮女》就是其中一幅重要的代表作。這時法國的貴族上層對具有強烈的東方情調的土耳其內宮生活極感興趣,一些畫家為滿足貴族這種視覺需要刻意去描繪土耳其閨房的淫艷生活。
與古典主義不同的是,新古典主義會在古典主義的基礎上,突破一些條條框框的范式,有一些充滿創造性的神來之筆。宮女光潔的身材略微夸張,脊椎明顯長于正常人,人體凹凸有致,無一絲多余的成分。精細的線條流暢生動,如蠶絲般滑過光潔的身體,工整細膩,沒有陰影。
這個土耳其宮女在比例上看上去非常得優美,然而仔細觀察會發現,她較一般人的腰部要更為纖長一些,評論家德·凱拉特里也曾評價:“他的這位宮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節脊椎骨?!?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另外一派的學子們就對安格爾的技法非常不滿,他們是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的學生,他們覺得安格爾畫活人,跟幾何學家畫固體靜物沒什么區別。
他們義正嚴詞地抨擊道:“為使其預算好的線條賦予素描以立體感,他(安格爾)什么事都做了!他把人體的各個局部忽而放大,忽而縮小,就象普洛克魯斯特床上的俘虜(Procrustes; 傳說中的古希臘強盜,縛其俘虜于鐵床上,如身長過榻則斷其足,如不及則強伸之使與榻等)一樣隨意伸縮?!?
打開的你的手機里的一款美顏相機,安格爾大概就是“一鍵美顏”和“自然拉伸”效果的創始人。本來嘛,繪畫中一些修飾的技法就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何必較真呢。做人嘛,開心就好。
畫家們的“自我美顏”
幾乎每個對美有追求的人在發自拍照到朋友圈之前,都要給自己磨皮祛痘加美顏,再不濟也要開個濾鏡。而每個用原始相機拍照的女生,看到照片之后都要感慨一句,怎么跟我本人長得不一樣呢?
按照科學依據,每個人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時候,都會自我美化百分之三十。所以小姑娘們在發朋友圈前P了又P,一P再P,也只是像讓照片跟“自己”看起來更像而已。
不過自我美化的濾鏡人人都有,藝術家們也是相當自戀的。藝術家們對于自己的自畫像總會先進行一番自我審查,在藝術史上,細細觀察一位畫家的他畫像與自畫像,總能找出點區別。先不論這層附加濾鏡的審美是否值得吐槽。
對于梵高,人們對于他的自畫像應該非常熟悉了。
梵高《自畫像》1889年9月
除了這幅有名的自畫像,在1885年到1889年四年間,梵高還以驚人的耐力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位靈魂畫師畫自己的每一幅畫都長得不太一樣。
《戴深色毛氈帽的自畫像》1886年春
《叼煙袋的自畫像》1886年春
以上兩幅自畫像,同樣繪于1886年春天,可即便是這樣兩幅自畫像也不盡相同。叼煙袋的梵高顯得額頭更高,五官更深邃,鼻梁更為堅挺了一些,鼻翼大了一圈,似乎也“開了眼角”。這種十分心機的微調整,借由一些臉部的高光和陰影就可以輕松實現。
梵高《自畫像》
而到了1889年9月(同第一幅自畫像),梵高的自我審美可能遭遇了眼光滑鐵盧——顴骨變高,兩頰清癯,有點尖嘴猴腮的樣子。不過很大可能是人家真的走了下顏值巔峰,開始走下坡路了。
但是相比起梵高的兩位朋友Emile Bernard和Archibald Standish Hartrick給他畫的像,梵高給自己畫的自畫像可以算是很良心了。

梵高畫像by Emile Bernard
梵高畫像by Archibald Standish Hartrick
那么梵高本人到底長啥樣呢?其實自梵高成年以來就鮮有照片存證讓人見識他的真實長相了,網絡上流傳的成年梵高照片也大多是假的。只有一張攝于1887年的多人集體合照,經法國照片研究專家 Serge Plantureux證實,成為了梵高成年以來唯一一張留存下來的照片。
圖中被框起來的人物為梵高
這么看起來,梵高在畫自畫像時,應該替自己加了不少“大眼小臉”的厚重自我濾鏡了。
再來看看倫勃朗,在藝術史上,可能很難找到比倫勃朗更熱愛創作自畫像的人。這位杰出的畫家在一生中留下90余幅風格各異的自畫像,要是放在現在絕對夠得上“自拍狂魔”的標準。
圖為倫勃朗青年時期的自畫像<